昨天剛過“小雪”,省港澳及珠三角一帶開始進入深秋時節。由于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,人體容易感受燥熱病邪而不適,甚至得病。燥邪為病,有內外之分,外燥由感受外界燥邪而引起,多從口鼻而入,其病常從肺胃開始;內燥多由汗下過多或精血內奪,以致機體陰津虧虛所致,燥又有溫燥、涼燥之分。而時下正開始有深秋的寒氣,故養生宜養陰潤燥為主,特推薦太子參西洋參燉鷓鴣。此湯味道清香可口,具有養陰潤燥、益胃潤肺、生津明目的功效,尤適宜中老年和女性養生之用。
【材料】太子參15克、西洋參12克、杞子15克、鷓鴣1-2只、豬瘦肉100-150克、生姜3片。
太子參又名孩兒參,為補氣類中藥,性微溫,味甘、微苦,具有益氣生津之功,且側重補益陰氣、生津止渴、調肺潤燥。體質較弱而屬陰虛者較適宜,尤其適用于肺氣不足、傷津口渴、陰虛咳嗽的患者;對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有一定的幫助。中醫和廣東民間均以為小兒養生尤適,特別是小兒的體弱、自汗,以之調理十分適合。西洋參性較涼,味甘、微苦,有養陰、清熱、生津之效。兩藥在此時養生合用,一微溫、一微涼,相得益彰。杞子藥食兼之,性平味甘,具有補肝腎、生精明目之功。而鷓鴣性溫味甘,中醫認為它有補虛健胃之功,而現代醫學又認為它有祛痰補腦的特殊作用。
【烹制】太子參、西洋參、杞子分別洗凈,稍浸泡;鷓鴣宰洗凈,去內臟、尾部,置沸水中稍滾片刻,再洗凈。豬瘦肉洗凈,與生姜一起放進燉盅內,加入冷開水1250毫升(約5碗量),加蓋隔水燉3小時便可。進飲時調入適量食鹽。此量可供3-4人用。